疫情翻轉思維 資誠:驅動四類產業變革

2020/05/14【經濟日報】 程士華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社交距離與地域封鎖,但也使小平台靈活有彈性的優勢顯現,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4)日提出觀察,在AI、IOT等科技的驅動下,醫療、教育、製造業以及商用不動產等四大領域,產業趨勢也產生新的改變。

資誠數位經濟負責人劉鏡清指出,此次疫情已成為加速改變的新觸媒,訂單需求趨向少量多樣,生產基地也將更分散,如何運用科技增加生產效率,提高訂單達交率,並控制成本,成為企業發展焦點。

在醫療照護產業方面,劉鏡清表示,近年醫療科技公司利用AI技術和行動裝置減少病人進出醫院的頻率,醫療照顧不再僅限醫院或診所,這即為去規模化的一種。以去年在美上市的健康管理公司Livongo為例,Livongo主要協助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病況追蹤,隨時掌握患者的血糖資訊、進行監測分析,讓專業醫療人員及時處理,大幅節省醫療開支;Nuvo也利用AI穿戴式裝置,協助孕婦檢測胎兒的健康情況,讓孕婦不用疲於奔波醫院,虛擬健康照護模式可能成為主流。

在教育產業方面,劉鏡清表示,疫情催生學校和企業對於線上課程的需求,讓國內外各種線上教育平台,及相關互動服務APP趁勢而起。雖然遠距教學與實體課程的體驗有些落差,但仍讓許多人反思線上教育這樣較靈活且低成本的教學方式,是否能成為未來教育產業的新選項。

在製造業方面,劉鏡清分析,譬如3D列印技術,將改變製造業樣態,未來對工具機的需求將下降,同時降低各式零件的售價,例如阿姆斯特丹的3D Hubs公司,利用雲端技術建立3D列印機的網路,只要透過軟體傳輸,即可在客戶附近生產,無須模具並減少運送成本,這是去規模化的新服務。

在商用不動產方面,劉鏡清指出,疫情帶動遠距工作的發展,省去通勤時間、良好的視訊會議體驗、資料上傳雲端,科技工具使辦公室去規模化,甚至虛擬化,而當疫情趨緩時,將有多少工作會維持遠距?這在一些歐美企業間形成討論,值得後續觀察。

劉鏡清認為,在各地陸續解封後,人群再度聚集,實體的醫療、教育、辦公需求會持續存在,但在經歷此次疫情之後,去規模化、彈性、個人化服務必定更趨主流,改變產業及消費面貌,企業不得不重視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