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建材掀起淨零低碳風潮

2023/03/02【工商時報】謝易晏

截至2022年底,已有93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加上現正評估規劃的國家,共有超過197個國家響應淨零排放,涵蓋全球約78.7%溫室氣體排放量。而近年來台灣有許多建設公司及建材業者紛紛響應低碳及永續議題,除了建築營運階段之能耗外,基於蘊含碳概念之低碳建築及低碳建材逐漸成為顯學。

根據《2020年全球建築狀況報告》指出,建築業和營建業產生的CO2年排放量占全球的38%以上。此外,要達成蔡總統之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提出100%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近零排放」的目標,勢必在土地利用、建築物規劃設計及建築材料、工法之選用,就著重低能耗、高能效設計,並選用低碳或具有碳封存效益等之建材或工法。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代理執行長林杰宏表示,在「2050淨零路徑」目標之下,各部會皆提出相關推動計畫,對於建築業推動的重點,包含綠建築、建築能效標示及低碳建築等三大方向。目前台灣取得綠建築認證之建物已超過一萬棟,而取得綠建築認證的建物對於公部門而言的驅動力為強制性規範,民間建築物除了都更及危老之容積獎勵外,目前銀行業者也提供「永續連結貸款」方案,取得綠建築標章建物給予融資利率的減碼之鼓勵,而銀級綠建築為民間取得獎勵的最低門檻,對銀行端,將資金融貸給取得綠建築認證的業主,同時也可以在銀行自身端的ESG報告書中加分。「綠建築」定義為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綠建築EEWH英文分別代表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同時可以與ESG中的環境保護(E,environment)及社會責任(S,social)等兩大面向產生連結。

林杰宏補充說明,一般民眾對於綠建築及低碳建築的概念比較模糊,以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標示為例,主要聚焦在建物營運階段的能耗及排放,而低碳建築則為蘊含碳之概念,其探討的是建築興建階段採用之建材及工法所蘊含之碳足跡。目前建築中心正積極配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投入建築能效標示及低碳建築等工作之推動,在2023推動的首要工作為將「近零碳建築」目標的基礎工作佈建好,像是基礎研究的規劃執行、資訊軟體平台的建構及人員的教育培訓等。未來期望結合相關公協會團體如再生能源、建築設備、建材與高能效家電等跨領結合,透過政策擴散普及,帶動民間建築低碳轉型,希望號召產業界共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