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工商時報】 于國欽
國際能源價格大漲,進口物價上揚,國內通膨壓力升高…
主計總處6日公布9月物價統計指出,受油料費、食物價格上揚,以及中秋節因素的影響,9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2.63%,創下102年3月以來新高,隨著國際能源價格大漲,進口物價上揚,國內通膨壓力將會升高,值得密切注意。
主計總處指出,9月通膨率(CPI年增率)升至2.63%,為103個月(8年7個月)新高,另核心物價(不含能源及蔬果的CPI)年增率1.74%,創近43個月新高,而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3.31%,也創近36個月最高。
雖然如此,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9月通膨率升高係受中秋節因素(保母費、旅遊團費上漲)、油料費、機票價格大漲影響。若扣除秋節因素(去年中秋節在10月),其實9月通膨率與8月差不多,因此目前看來並沒有通膨現象。
不過,曹志弘也表示,近來各國在碳中和考量下,由煤轉氣,天然氣行情大漲,影響所及,煤、油價格也大漲,正因為如此,近期我國依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一連數月高達20%左右,為十年來最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油價近日升逾80美元,這些變化都將推升國內通膨壓力。
針對節節升高的輸入性通膨壓力,曹志弘認為,政府針對油、電費率會考量物價情勢,適時予以緩漲、凍漲,這些公共費率合計占CPI權重達兩成,有助於紓緩物價。惟儘管如此,另外八成的消費者物價(CPI)仍將受國際能源價格的直、間接影響,至於影響程度則取決於市場的競爭及供需變化,仍待觀察。
主計總處指出,9月的進口物價年增率19.95%、出口物價15.0%、國產內銷物價14.9%,綜合這三者的躉售物價(WPI)年增率11.96%,曹志弘說:「上回躉售物價漲幅逾一成,是發生在民國97年,那時國際油價曾升逾140美元。」
整體而言,主計總處認為目前國內尚無通膨現象,但依國際情勢研判,通膨壓力將會升高,值得密切注意。